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县市区动态

瑞安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持续推进市政大院节能改造践行公共机构低碳运行

发布时间: 2023- 03- 01 16: 23 浏览人数: 来源: 温州市机关事务局

瑞安市市政大院建筑面积约4.02万平方米,用能人数近千人,是瑞安市最大的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场所。多年来瑞安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认真践行“节约型机关”建设理念,精心筹划、多措并行,持续推动市政大院开展节能改造,节能效果明显,开创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崭新局面,瑞安市市政大院系列改造项目荣获浙江省2022年度建筑领域碳达峰相关工作优秀案例,有效发挥党政机关示范引领作用。

一、盘活空间资源,深挖屋顶光伏巨大发展潜能

(一)合作共赢,减少财政负担。充分利用市政大院屋顶3000余平方米闲置面积资源,开展光伏建设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约229万元,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与企业投资风险,同时获得了专业的节能服务和能源管理经验。

(二)择优而用,优化能源管理。公开招标形式引入光伏企业,充分评估企业的履约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及性价比,为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提供保障,建成后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建设运营,形成了装机容量307KWp(千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并实现和国家电网联网。

三)树立标杆,凸显引领作用。该项目作为瑞安市首个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项目,项目运行以来累计发电162万千瓦时充分体现了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打造绿色生态家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也为瑞安市“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工程”提供了模式参考和经验借鉴。

二、推动能耗双控,实现机关能耗合同能源管理

(一)充分评估,制定最优方案。大院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启动前,多次邀请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详细的现场调研,编制初步节能改造方案,并组织专家、物业人员、维保单位及节能服务企业对方案进行研究讨论,最终确定采用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同时根据专家意见对改造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制定符合项目实际、可实施、可操作的节能改造方案。通过近五年的用电情况分析,为改造完成后的节能量核定提供依据,从技术层面上保证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硬件革新,筑牢节能基础。依靠最新节能技术,投入100余万元进行硬件改造,充分发挥科技减排效益。一是更新替换照明设备,将市政大院内1607根灯管及78盏筒灯替换为LED节能灯具,部分公共区域照明控制开关更换为智能照明控制开关,杜绝“长明灯”等现象。通过对照明灯具的替换,照明开关的控制,从技术节能、管控节能等方面,提升照明灯具的节能效果;二是改造空调末端集控,将市政大院内的水冷机组、多联机接入系统并进行策略集中管控。同时将市政大院内全部办公室空调控制器改造,将原先机械式风机盘管控制器更换为智能风机盘管控制器,接入空调末端集控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空调运行与参数采集(温度、模式、运行模式);三是搭建计量监测系统,增加107块远传智能电表,实现对重点用能区域及重点设施设备的能耗计量监测,接入能源管控平台,通过综合能源监管系统,为指标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平台支撑,实现智能管控。建立综合能源监管平台,同时搭建能源综合监管中心,从管和控两个层面着手,对市政大院进行综合能源管理。如通过电能计量管理系统实现机关电能计量档案的保存和及时更新,建立电能计量逐级核算体系,方便数据统计和用能核算,实现对不合理用能的快速反馈,便于及时解决此类问题。如通过空调集中管控系统,快速统一调整空调机运转模式,配置空调节能运行策略,从而降低能耗。及时获取空调运行信息,快速定位空调机故障点,便于维修处理。市政大院合同能源项目于2022年8月启动,运行半年来实际节能量为9.81万千万时,折合标准煤12.13吨,综合节能率达到7.31%。

三、践行“双碳”理念,打造绿色节能机关办公环境

(一)算力降碳,打造绿色机房。针对政府大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强,数据中心用电能耗越来越高的现状,以市政大院信息化机房为先导,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对机房进行调研评估并提出整改方案,通过电表改装、改造地板送风系统、调整温湿度及空调温度设置等方式,提高电能使用效率,顺利通过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一星级认证,成功入围浙江省首批公共机构绿色数据中心。

(二)充电赋能,续航绿色出行。为鼓励机关干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倡导低碳绿色出行,主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安装公司,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分别在市政大院地下停车场和路面停车场建设了5个快充和10个慢充,总共15个充电桩,进一步优化大院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方便了大院干部职工在工作期间为新能源车充电续航,也为下步实现新能源车普及打下坚实基础。

(三)复制推广,引领绿色发展。积极向全市宣传推广市政大院节能先进经验,倡导全市党政机关率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指导瑞安市委党校于2022年创成浙江省三星级“绿色学校”,不断推动全市公共机构绿色办公、绿色改造、绿色创建、绿色出行,以期实现“零碳机关”带动全社会减碳的目标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