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该中心紧紧围绕服务、管理、保障的职能定位,紧扣“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创建主题,始终将党建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建立“党建+后勤”新模式,聚焦关键点,找准着力点,积极探索党建和后勤保障同频共振、双升互促的发展新模式。2021年文成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考绩优秀单位。近日,该中心被评为全县“清廉机关、模范机关”示范单位。
一、“党建+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
牢牢抓住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这个关键少数,突出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开展集中学习,利用“学习强国”、《文成讲坛》及工作群平台,全面推动中心组成员领学在前、示范在前,充分发挥中心组的“头雁效应”。党组班子成员在学习的基础上,坚持以上率下,先学一步,深入到服务保障一线中去,到问题最集中、困难最突出的后勤事项进行深蹲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广泛听取机关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检视发现问题并明确整改清单,真抓实干,让机关大院干部职工有更多获得感。
同时,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中心组成员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不断提升纪律规矩意识的基础上,结合后勤服务特点,系统思考党建与后勤保障工作相融互促的方式方法,引领“三公管理”、后勤服务、会务保障、接待管理等12项重点任务清单式消化落实。
二、“党建+党史学习”:赓续红色血脉
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贯彻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总抓手,创新建推出“1+8”模式机关主题党日标准化流程。通过“党建+”微课堂、学法时间“党性教育一刻钟”等方法举措,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融入日常,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和智慧。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参观刘英纪念馆、班子成员讲党史“故事汇”、微视频展播等学习活动,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该中心重视聚焦学习成果转化,投入使用“智慧云预约”小程序,通过“刷脸”实现“测温、亮码、通行”一站式功能,实现全县6000多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进出的实时监测,推动实施“三公管理”全省一张网平台常态运行,探索建立“县乡公共机构能耗互联互通直报”和创新办公用房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充分转化为推动服务保障的高质量发展“加速器”。
三、“党建+结对帮扶”:体现为民初心
该中心积极探索“党建+结对帮扶”建设模式。让党组织、党员干部、便民服务深入社区,不断增强机关干部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两会保障、挂钩帮扶等重点工作中,让党员干部沉下去,组织班子成员领办7项重点保障事项,着力拓宽服务载体,选派责任感强、为民情怀深的干部长期驻村,帮扶大峃镇东桂村、谷山村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与村民道路硬化、自来水建设、乡村环境整治、发展村级经济等8项民生事项,切实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以以结对共建为载体,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扶贫帮困慰问、组织社会志愿活动等领域,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投身“农村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活动200多人次,得到了乡村群众认可点赞。
四、“党建+机关事务”:推动改革发展
聚焦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立足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持续推进党建工作与后勤保障的共进互促,让党旗高扬在服务保障一线的最前沿。近期,该中心集中推进统一维修的会议室机房及会议桌安装等13个机关大院项目统一组织实施,保障县集中办公区安全有序运转;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改造机关食堂,同时落实保持一米线、隔位落座和错峰就餐,确保干部职工享受优质餐饮服务;继续做好查漏补缺,改建和更新县行政中心重点区块垃圾分类智能设施;常态化做好防疫物资发放、健康码查验和环卫保洁、公共区域环境消毒、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为机关干部营造健康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以实际行动切实将党员标杆引领挺立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机关事务工作创新发展的“红色引擎”。